压强越大方体的溶解度会越大。举个经常见到的例子: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就是通过加压的方法溶入水中的;压强越小,气体溶解度越小,譬如:打开汽水瓶的瞬间,瓶中压强减小,可看见很多气泡产生。
压强越大方体的溶解度会如何
液体的压强越大,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度越大。不过准确来讲,以上概念并不严谨,由于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方压概念上是不变的,在这里应该用溶解量一词。
准确的说法是:液体压强越大,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量更大。溶解量受温度与压强影响。温度越高,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,分子动能也越大,于是溶解得就少了。至于压强,就像在水面上用个塞子把气体往下压。
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原因
1、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原因
1、内因: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。
2、外因:只与温度有关。
2、气体物质的溶解度
1、定义:气体的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101.3kPa(一个大方压)和肯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况时的体积。
2、影响原因
①内因:气体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。
②外因: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。
压强越大,气体的溶解度越大,譬如:加强压强可以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。温度越高,气体的溶解度越小,譬如:水在加热时,水中就有气泡冒出,由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如氧气溶解度会减小而溢出。
溶解度的影响原因有什么
1、溶剂
溶剂通过减少物质分子或离子间的引力,使物质分子或离子溶剂化而溶解,是影响物质溶解度的要紧原因。极性溶剂可使盐类物质及极性的物质产生溶剂化而溶解;极性较弱的物质分子中的极性集团与水形成氢键而溶解;非极性溶剂分子与半极性物质分子形成诱导偶极——永久偶极结合。
2、温度
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。专业人士采集整理假如固体物质溶解时,需要吸收热量,则其溶解度一般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绝大部分物质的溶解是一吸热过程,故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。但氢氧化钙等物质的溶解正相反。
3、粒子大小
通常情况下,物质的溶解度与物质粒子的大小无关。但,对于难溶性物质来讲,肯定温度下,其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与其表面积成正比,即小粒子有较大的溶解度,而大粒子有较小的溶解度。
但这个小粒子需要小于1μm,其溶解度才有明显变化。但当粒子小于0.01μm时,如再进一步减小,不只不可以提升溶解度,反而致使溶解度减小,这是由于粒子电荷的变化比减小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更大。
4、晶型
同一化学结构的物质,由于结晶条件如溶剂、温度、冷却速度等的不同,而得到不同晶格排列的结晶,称为多晶型。多晶型现象在有机物质中广泛存在。
物质的晶型不同,致使晶格能不同,其熔点、溶解速度、溶解度等也不同。具备最小晶格能的晶型最稳定,称为稳定型,其有着较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;其他晶型的晶格能较稳定型大,称为亚稳定型,它们的熔点及密度较低,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较稳定型的大,无结晶结构的物质通称无定型。
与结晶型相比,因为无晶格束缚,自由能大,因此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均较结晶型大。如:无味氯霉素B型和无定型是有效的,而A、C二种晶型是无效的;维生素B2三种晶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:I型60mg/L,Ⅱ型80mg/L,Ⅲ型120mg/L;新生霉素在酸性水溶液中生成的无定型,其溶解度比结晶型大10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