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教育是下一波教育革命的浪潮,无论大家干什么或不干什么,它终将到来
“将来50年内,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”——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近期做出了这个耸人听闻的预言,理由是:在线教育的进步会使上机模式取代上学模式。不少传统高校的人当然痛恨这个预言,但在技术乐观者眼中,这就是高等教育的将来。
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高等教育开始涌现互联网化浪潮,近两年更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。2011年,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恩·特龙在网上开设了名为“AI”的公开课,吸引了全世界近16万学生参与,这种大型开放式互联网课程被命名为“慕课”(英文MOOC音译)。新的尝试遭到追捧。《基督教箴言报》报道过两位亚洲少年,由于在edX(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“慕课”)课程中获得高分而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。edX首席科学家彼得·斯密特罗斯称,世界上有50亿人没办法同意优质的高等教育,又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聪明绝顶,却没机会一展所长,“20年前大家没方法教育和挖掘如此的学生,现在大家已经学会了很好的工具”。从贫民窟到顶级名校,距离好像被缩减为一根网线。
不过事情并不那样一帆风顺。两年后,慕课之父塞巴斯蒂恩·特龙在商业杂志《迅速公司》上自泼冷水:“大家的商品是糟糕的,没像大家所期待的那样在教育大家。”只有10%的学生会完成注册的课程,并且只有5%的学生能通过考试。《金融时报》对此作了一个贴切比喻:美国教育人士面临的真的挑战,是怎么样激励缺少热情的大部分人,“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,但你没法强迫它喝水”。
在线教育为什么乍暖还寒?据2013年底美国《高等教育纪事》披露,edX曾挑选过868名出色学生推荐给Google、Microsoft等一流科技公司,但最后获得应聘机会的仅3人,且无一被雇佣。在线教育把课堂搬上了互联网,虽然教育本钱更低、可塑性更强,但学术权威和企业雇主的质疑,直接致使了学习成就的竞争优势降低。尴尬就是此,那些云端上的老师,虽然令学生受益,却不可以给就业加分。即便是立足于云端的企业,看那些取自云端的学历证书,仿佛总不及取自校园的成色高。
不过,近期的情形又在变化。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》近日报道了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,37%的美国人赞同互联网高校能提供优质的教育——虽然仍远远低于对传统高校77%的信赖度,不过这个数据还在增长中,过去两年分别为33%和30%。盖洛普教育项目总监布兰登·巴斯蒂德说:“眼看着愈加多的人觉得网校可以提供优质的学位,大家可能正处于一个大家才刚最初接纳互联网教育学位的时间节点,转折点说来就来。”欧洲也在努力转变。欧洲大学协会正在讨论认同大学生在慕课中完成的学分,同时设法保证慕课的学习水平。爱丁堡大学提供了有监考的考试中心,而拥有来自世界33所顶级名校课程资源的可汗学院,则为平台上5门课程开设有实况监督的在线考试,通过这五门课程的学生将获得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授与的学分。
看来,网络是没办法阻挡的技术进步,在线教育被广泛认可,恐怕只取决于时间。正如美国学者扎卡里·卡拉贝尔所说,“在线教育是下一波教育革命的浪潮”,“大家应该热情地拥抱它,由于无论大家干什么或不干什么,它终将到来”。